迈向交通新高度:纪念钱学森归国60周年系列活动

来源:系统科学与数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Abstrraacctt:: As the basic and strategic industry, traff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mobile internet, cloud computing, large data, internet of thing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and t

Abstrraacctt:: As the basic and strategic industry, traff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mobile internet, cloud computing, large data, internet of thing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and transportation to carry out effective permeation and fusion, form the new formats and new models: on-line resources can be reasonably allocated, and off-line can be high efficiently and high quality operated. Meet the needs of public that more convenient travel, more human nature services, and the industry more scientific decision. The 39th conference of“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7+1 Forum”sets its theme as “Towards New Heights of Traffic——to Commemorate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sien Hsueshen Homecoming”. It aims at applying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overall thought which are advocated by Tsien Hsueshen to provide new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traffic. It promotes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traffic development towards new heights. Key worrddss:: 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 science;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aerospace engineering “交通7+1论坛”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15年6月27日下午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了论坛核心理事王庆云、段里仁、于景元、张国伍、郭继孚、王江燕,还有傅志寰院士、张履谦院士,以及张文台、王崑声、郭京朝、薛惠锋、李颐黎、林德坤、刘建军、贾国星、李天春、刘海滨、安丽、陈萱、刘大鹏、经小川、卢跃、罗开元、马宽、马若涛、王若冰、王瑞、王卫军、王旭辉、孙四明、范承、杨军、许屹、何琳、袁建华、张刚、张文涛、侯俊杰、周晓纪、杨桂枝、顾升高、刘立冬、郑新华、孙凤丽、段琼、钱永刚、周小棋、顾吉环、郭小碚、李明、李兴华、叶剑、杨晓光、周炜、邹迎、方美琪、顾基发、魏宏森、贺国光、李晓津等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决策者、企业界管理者共70余人.会议的主题为“迈向交通新高度——纪念钱学森归国60周年系列活动”.会议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承办,张国伍、郭继孚、王江燕主持. 薛惠锋:今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归国60周年,他是为新中国成长做出不可估量贡献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越的科技泰斗,享誉海内外.在他心中,国家为重,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真可谓高山仰止,风范犹存.他在二战时期作为科学家咨询团核心成员去欧洲考察调研,回到美国以后,与考察团同仁一起向美国高层提出了著名的国防研究报告“新高度”共九卷.其中有六卷全部出自于钱学森之手.这份报告总结当时欧洲特别是二战时期的德国为标志世界主要高技术科研成果和发展经验,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战略性发展独到的见解和实际可行的发展路线,对世界和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用当年钱老起草的“新高度”三个字召开我们今天迈向交通新高度会议,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都非常巨大.钱老1955年踏上祖国的国土,1956年到1966年第一个十年开始了两弹一星核心技术成果研究,尤其在1966年,实现了两弹的结合.第一个十年在钱老一辈大科学家的主导下,迎来在导弹、核武器方面全面的提升,这一方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功不可没.第二个十年,1966年到1976年就是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里面还能不能取得和平建国的环境,如果没有这些威慑力量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当时美国和台湾,后来中苏关系发生紧张的时候,苏联对我们核讹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难以保障和发展的.1976、1977年两年拨乱反正,一直到1978年以后到现在近37年的改革开放,赢得这样的建设环境是需要国家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就是钱老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给我们提供坚实的保障.回顾历史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今天来看,如何继承钱老一些伟人精神,倡导我们国家全面全方位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尤其是在交通产业上如何迈向新高度,这是今天会议的主题. 技术革命是指技术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根本性的变革,比如蒸汽机的出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都标志着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产业升级的全面巨大的飞跃,包括生产体系、组织结构、经济结构等根本性变化.交通新高度正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产业一体化必然结果,正是基于此,所以探究产业革命的内涵,不难发现代表产业跨越发展的工业领域几次变革直接助推交通业的跃进. 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发明和应用,形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广泛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的标志,包括清洁能源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对商品的需求.上个世纪9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应用为代表,具体在交通发展方面,尤其体现在以计算机及互联网引起的第三次智能工业革命,这些革命都使得世界缩短了距离,使得智能化进行了飞速的发展.未来交通将会在“互联网+”基础上再走10年,这十年就是未来数据革命、数字集成,也是未来最大的一次变革.所以从科学革命到技术革命,再到产业革命,以及产业革命下面几次工业革命出现和互联网四个阶段的出现,都决定着未来交通发展一定是在新高度数字集成下完成的. 我们现在面向新高度,有哪些挑战呢?在这方面挑战和机遇并存.赶超别人是交通新高度面临最大的挑战,目前我们在交通方面存在着科学理论核心技术、工程引领、环保需求的保障,人才保障和管理规划、思想意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数字集成,在材料、在动力、在管理方面尤其突出,这方面的问题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在方方面面取得突破,才能保证新的远大目标的实现. 未来的交通将会在数字集成体系下实现供需高度匹配,资源的高度配置,基础设施的高度融合,管理决策的高度智能,生态环境的高度绿化,人与交通的高度和谐.我们在解放思想上,一定要倡导钱老当年在发展航空和航天领域那样的抉择,也就是追求有一种追赶型向超越型的方向迈进,追赶型是永远在模仿别人,我们只有走赶超型的战略,另辟蹊径,自主创新,走出我们自己的新高度路线和战略,我们才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钱老所创立系统工程的解决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论、技术和工程方面的保障,包括所积累的总体部和指挥线的一些经验积累,都是使得我们在未来新高度交通迈进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包括工程上的保障.时代要求从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系统工程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与交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交通发展的创新,从理论上继承综合集成方法,提出综合提升的概念,通过综合一切思想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的智慧积累等手段,把系统从不满意的状态提升到满意的状态,实现系统性整体提升,从方法上基于综合提升思想,提出交通数字集成的方法,交通数字集成在钱老综合集成方法上最优化的系统优化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系统的全面提升,这也是系统新高度全面的跃进和提升. 我们在这里纪念钱老,学习他的科学品德,继承他的伟业,让交通迈向新高度.谢谢! 张国伍:今年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我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的创始人——钱学森院士归国60周年.1978年9月27日,钱老在《文汇报》上刊发了一篇长达三万字的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全面阐述了对系统工程的思维与理念.此后,“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便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在钱老的倡导下,中国科协于1980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通过学会组织、团结了国内外系统科学理论界、学术界、工程界的系统工程支持者,共同推动了中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当时在钱老的学术思想引导下,我也卷入到系统工程的浪潮中.我1952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运输工程专业,后留校从事交通运输方向的教学,在近二十年的教学中,长期对交通运输基础理论认识不清.上世纪70年代,为了学习计算机我开始接触系统理论,从而开始学习钱老博大精深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 通过学习钱老的系统科学理论,通过我对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新学科与理论的认识,我于1978年初明确提出把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和交通运输科学融合成一个整体,构建成交通工程系统工程学新学科.这个科学理论得到了钱老的支持,从1980年我就开始交通运输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创建工作.当我提出创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后,当时的学校有关领导和教授都不认同,但我当时得到了钱老的助手——宋健院士的支持,后来钱老也表示支持.同时,我看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教科书.这些都使我对建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增强了决心、意志和信心. 我正式提出建议,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下面建立交通运输系统专业委员会.1981年在庐山召开的中国系统工程学常务理事会讨论了我的建议并通过了组建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的决议.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得到了政府、理论界、学术界、企业界的支持,现已到第八届.它团结了全国支持交通系统工程学科的一百多位专家,共同推动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发展.2000年在学会的支持下,我创办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这本杂志由国家出版总署批准,2001年正式出版,现已创刊15年,并进入了EI检索和国内主要检索,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交通系统杂志. 1986年,75岁高龄的钱学森办起了系统学讨论班,讨论班既探索了理论又培养了干部.这个“系统学讨论班”的活动,每次活动钱老都亲自参加,研讨系统科学的发展问题.我们也从这个系统科学研讨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和教育.在钱老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创办“交通7+1论坛”的构想,后来我创办“交通7+1论坛”,第一次论坛于2005年10月召开.第一次论坛主题为“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进行交通运输系统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交通7+1论坛”就交通运输发展中理论和应用成果每季度选择一个主题,现已连续召开了三十九次,走过了十年.论坛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交通界、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的大力支持.论坛现已成为国内交通界的一个品牌,对我国交通运输理论建设、人才培养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回顾钱老光辉的一生,在纪念钱老回国60周年之际,我深深感到钱老对我国经济建设、理论建设,特别是对我国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几十年来,我们在钱老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已建立了交通运输系统学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未来继续深入学习钱老的系统科学理论、方法,推动我们交通运输学科与理论的创新,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谢谢! 于景元:今年是钱学森回国60周年.1955年钱老回到了祖国,从这时起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开创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上.在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下,钱老的科学才能和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并和广大科技人员一起,在当时十分艰难的条件下,研制出我国自己的导弹和卫星来,创造出国内外公认的奇迹.人们称他为“中国航天之父”. 20世纪80年代初,钱老从科研一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这一时期,钱老学术思想之活跃,涉猎领域之广泛,原始创新之强,在学术界是十分罕见的.在这个阶段上,钱老花费心血最多、也最有代表性的是在大力推动系统工程应用的同时,又开始了建立系统科学体系和创建系统学的工作.在创建系统学过程中,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由此又开创了复杂巨系统科学与技术这一新的科学领域,,并把系统科学体系推向了复杂巨系统科学体系. 钱老将社会形态和社会系统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研究社会和国家的组织管理问题.社会形态和社会系统结合起来,尽管社会系统很复杂,钱老说:“但从宏观角度看,这样复杂的社会系统,其形态,即社会形态最基本的侧面有三个,这就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三个侧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从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有机整体,形成了社会系统结构. 从社会发展和进步来看,社会形态三个侧面都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而飞跃性变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革命.钱老指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产业革命,政治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政治革命,意识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文化革命.社会形态的变化、飞跃就是社会革命,但社会革命可由不同侧面引起,而且具有不同性质.产业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都是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是社会系统的状态跃变和新功能的涌现,它的动力学机制是什么?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产业革命,那么产业革命又是怎样引起的呢? 钱老指出,是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但改造客观世界又必须先认识客观世界,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就是科学革命.并进一步指出: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在今天,科学革命在先,然后导致技术革命,最后出现产业革命. 关于技术革命,钱老指出,18世纪末由于蒸汽机的出现而形成的技术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出现了大工业生产.19世纪初,由于电力技术革命又引发了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即第四次产业革命,生产不再以一个工厂为单位,而是出现了跨行业的垄断公司.这次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发展,导致了一次新的产业革命——第五次产业革命,即通常所说的信息革命. 标志和划分人类社会生产时代特征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资料属性.劳动资料不仅有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而且还有信息属性.电子信息技术促进了劳动资料信息属性的发展,生产工具向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方向过渡,使生产沿着充分发挥劳动资料信息属性的方向发展.劳动资料信息属性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现代社会生产已由工业化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如果说以前历次技术革命都是发生在物质和能量领域的话,那么信息革命则发生在信息领域.信息革命的影响,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比历次技术革命的影响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刻. 在信息革命中,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普遍使用,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教育方式、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这又开创了人?机结合的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所加工的劳动对象是信息和知识,精神生产力的发展又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精神财富,两种生产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钱老指出,在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了人?机结合、人?网结合的新型社会.这个新型社会(新社会)比原来的社会(原社会)更加复杂.原社会有的问题在新社会会出现,原社会没有的问题在新社会也出现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新问题需要研究. 钱老指出,信息网络加用户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信息网络就其实质来说,是社会系统中信息资源和信息流动方式上的高度组织化、社会化、集成化和规范化,使得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和共享,极大地便利于人与人之间、部门之间和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如果把信息网络和用户结合起来,就构成一个系统,这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的系统.而用户本身又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用户就把信息网络和社会系统耦合起来,使信息网络成为社会系统中信息流动的载体,犹如人体神经系统,它是社会的神经系统.这就是说,信息网络通过用户进入社会系统,大大地加速了信息流通,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系统的体系结构特点和复杂性,通过用户也必然反映到信息网络中来,使这个人?机结合、人?网结合的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社会属性. 信息资源来自社会系统及其环境——地理系统(包括生态系统).这两个系统都是有层次结构的复杂巨系统,他们有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信息.就社会系统本身来说,前面已说过,它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意识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相应于经济的社会形态建设就是物质文明建设,相应于意识的社会形态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相应于政治的社会形态建设就是政治文明建设,再加上社会系统环境——地理系统建设(包括生态建设)就有四大领域的信息.而且,每个领域又有许多层次,直到微观的基层组织,如机关、企业、学校、研究院所、家庭和个人等;每个层次又有大量不同类型信息;这就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体系.这样,信息网络加用户这个人?机结合、人?网结合系统就具有组成成分数量大、层次结构多且复杂的特点,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而且也是个特殊复杂巨系统,这个系统又是开放的,所以也是个开放的特殊复杂巨系统. 人们今天广泛关注的大数据问题,实际上就是新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资源角度来看,不仅有信息资源,还有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源,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用越丰富的资源.信息网络加用户不仅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而且是由人来设计、制造的复杂巨系统,人又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这类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运行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如信息网络安全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也就是新社会中的安全问题. 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也改变了人类自身.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钱老曾提出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比人脑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类更加聪明了,有能力去认识和处理更加复杂的事物.从思维科学角度来看,人脑和计算机都能有效处理信息,但两者有极大差别.关于人脑思维,钱老指出“逻辑思维,微观法;形象思维,宏观法;创造思维,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创造思维才是智慧的源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手段”. 今天的计算机在逻辑思维方面确实能做很多事情,甚至比人脑做得还好还快,善于信息的精确处理,已有许多科学成就证明了这一点,如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定理机器证明.但在形象思维方面,现在的计算机还不能给我们以很大的帮助.至于创造思维,就只能依靠人脑了.然而计算机在逻辑思维方面毕竟有其优势,如果把人脑和计算机结合起来、以人为主的思维方式,那就更有优势,思维能力更强,人将变得更加聪明,它的智能和创造性比人要高,比机器就更高,这也是1+1>2的系统原理. 信息、知识和智慧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有了信息未必有知识,有了信息和知识也未必就有智慧.信息的综合集成可以获得知识,信息和知识的综合集成可以获得智慧.人类有史以来是通过人脑获得知识和智慧的.现在由于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来获得信息、知识和智慧,而且比人脑还有优势,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 信息革命变革了人类社会,也改变了人自身.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既涉及到技术层面,也涉及到社会层面.从社会层面来看,如果把信息网络和社会系统三种社会形态结合起来,就会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步伐. (1)信息网络和经济的社会形态相结合,必将促进我国经济信息化和知识化,加速向信息和知识经济方向发展. (2)信息网络和政治的社会形态相结合,将大大推动政体建设、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 (3)信息网络建设和意识的社会形态相结合,必将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4)信息网络和地理建设(包括生态建设)相结合,建立地理信息网络体系,将加速地理建设信息化,促进社会系统和地理系统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四大领域建设,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大领域.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它既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层次,又涉及到上层建筑层次,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项技术革命能像信息革命一样,对社会及其环境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现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都是这场信息革命出现的新事物,而且还在继续发展.目前国内正在提倡和发展的“互联网+”,就是信息革命中出现的一种发展形式,如“工业4.0”就是“互联网+制造业”,其实也就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新型社会的制造业.由此,我们也可想到“互联网+交通”,也就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的新型社会中的交通运输业.如何建设满足“新人类”需求的交通运输系统,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新问题. 钱学森虽然离开了我们,但钱学森的科学精神与品德、科学思想与方法、科学成就与贡献是永存的,这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知识财富、思想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并应用到实践中.谢谢! 李颐黎:中国是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飞船并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1966至1975年,中国就开始研究载人航天技术,并进行了曙光一号载人飞船的总体方案论证,后因条件不成熟而中止.1986年中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即“863”计划),1986至1989年对载人航天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行了研究,最后决定以飞船起步. 1992年1月,中央专门委员会决定开展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对载人飞船展开多方案论证,最终选定返回舱居中的三舱方案.1993年至2005年,经过飞船的方案阶段、初样阶段和正样阶段,经过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的飞行试验,飞船的总体方案和返回技术方案经历了选择、优化和实施的历程,对于完成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步任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至2013年,对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总体方案进行了优化与实施,完成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取得了关键的成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由飞船工程总体、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航天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组成.中国突破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工程总体和各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 1992年初,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第一步任务——载人飞船工程.载人飞船工程任务,即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完成以下4项基本任务: (1)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 (2)进行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3)提供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器; (4)为载人空间站工程大系统积累经验. 载人飞船系统主要任务是在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有效载荷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并在应急状态下采用救生措施,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在1992年开展的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中,首先论证了载人飞船总体方案,重点论证了返回舱居中的三舱方案和带有制动段的两舱方案. 三舱方案飞船本体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交会对接状态时为对接机构)组成.发射段状态下附加段位于最上部,往下依次为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神舟号飞船和联盟号飞船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轨道舱可以留轨利用,这是中国人的创造.基于我们国家的国情,我们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飞船一次飞行中多方收效,除了考验航天员和整个飞船系统之外,还能够把轨道舱完成任务以后,把轨道舱留在轨道上,就像一颗卫星可以工作半年,开展多种科学实验,方案轨道舱可以在飞船返回之前把它分离掉,留轨半年. 两舱方案前面是返回舱,中间是制动段,最后有一个推进舱.制动段只是返回制动时用的,平常在变轨的时候,用推进舱的推进系统,两舱有什么样的优点呢?救生的时候只需要带一个舱,这是大的优点.它的缺点就是,因为没有轨道舱,所以把航天员所有用的东西,包括入轨之后所吃的东西,喝的东西,以及气体等,都需要放在返回舱内,返回舱直径就变大了.两舱方案就没有留轨功能. 三舱方案、两舱方案做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最后做出选择,用三舱方案. 由于三舱方案载人舱自由容积为6.7立方米,比两舱方案载人舱自由容积大2.1立方米,所以为神舟六号执行2人5天飞行任务提供了比较充足的存放食物、水、氧气、氮气的空间和航天员的活动空间;为神舟四号飞船执行航天员出舱活动时提供两套舱外航天服的打包安装空间和两名航天员穿、脱舱外航天服的空间.由于选择三舱方案,使得神舟二号至神舟六共五艘飞船实现了轨道舱的留轨利用,完成大量科学实验项目. 采用三舱方案时返回舱的质量只相当于两舱方案返回舱质量的80%,在方案阶段,把降落用的主份伞由翼伞改为普通伞,因此两舱方案主份伞的主伞面积1 200平米,已成为研制中关键技术项目,如果采用两舱方案,则主份伞的主伞面积将达到1 440平米,将大大增加攻关的难度.由于采用三舱方案,在轨道舱外易于安装无线电和光学成象等交会的对接设备,而如果采用两舱方案,则需在返回舱外安装无线电和光学成像等设备,对返回舱再入的气动外形产生干扰,如果避免这一干扰,还需在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前将这些设备分离掉,这比三舱方案时只分离掉轨道舱要复杂得多. 综上所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践表明,选择三舱方案作为神舟号飞船的方案是可行,正确的.谢谢! 张文台:今天讨论的题目“迈向交通新高度”非常有意义.交通现在由单一交通向综合交通转变,由追赶交通向超越交通转变,由传统交通向智能交通转变.这些转变给我们提出的问题,要结合钱学森的系统工程研究. 我的理解,复合型交通要多元化,陆海空铁多元化的交通.便捷交通要网络化,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航海网互相联网才能便捷.环保交通要绿色化.平安交通要规范化.全球交通国际化.智能交通信息化.文明交通要常态化.这样才能迈向交通新高度.谢谢! 张履谦:今天一是纪念钱学森同志归国60周年,二是交通迈向新的高度.这样一次会议非常好.交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也是军队战斗当中重要的因素.钱学森先生的贡献,第一他的系统工程理论思想,对国家的管理和经济技术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第二就是创建了航天事业.航天事业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下,是很重要的学科.航天发生很多的变化,21世纪的军事变革是由航天技术推动的,有了卫星,有了遥感,对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军事部署很清楚.有了导航,所以就出现了精准打击,如果没有航天事业的发展,这是不可能的.钱老创建的航天事业,使得我们的国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中国现代化在21世纪军事变革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赶上,这是很大的功劳.我们要继承钱老的理论思想,更加努力建设伟大的国家. 郭小碚:1959年我们从前苏联引进的综合运输的概念,一直把它作为一种应用科学考虑,的确是缺乏理论的支撑.现在看来完全可以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解释现在所做的综合运输的观念.综合运输核心思想,通过统筹能够达到协调,统筹又存在几个方面:一是交通和经济的统筹,交通运输是为经济服务的,支持经济发展,服务于经济发展,但又受到了一些制约.二从供需方面交通运输也是需要统筹的.三是技术和管理的统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交通运输的技术发展比较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从设施来讲都有很大的进步,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技术和管理的统筹,也需要通过系统工程思想解决.谢谢! 方美琪:钱学森教授定性定量相结合、人机结合的复杂开放巨系统给我们很多营养.最近研究经济系统的问题,主要是从复杂性研究来做.我们考虑了分工合作的问题,考虑了个体和整体的问题,考虑了层次和博弈的问题,考虑了周期和均衡的问题,考虑了需求和供给的问题,也考虑了信息和马太效应,以及价值理论一系列问题.这些东西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这些东西是非常初步的东西,尽可能用复杂系统研究的视角,从多个学科进行研究,这也是钱老给我们的启示.谢谢! 贺国光:多数人对交通的认识仅仅限于工程,具体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这样一个阶段,没有把它上升到交通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这样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角度认识.所以就造成了很多的现象,积压了很多年的问题.决策需要按照系统工程的办法优化,从系统科学理论上深入认识和分析.交通是典型开放复杂巨系统,千百万人在里头活动,如果有意识采集数据,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进一步发现规律和知识,就能解决问题了,要在复杂开放系统的思想和一整套的系统工程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指导下面解决这些问题,才可能迈向新的高度,谢谢! 钱永刚: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参加“7+1交通论坛”第39次会议.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迈向交通新高度”.改革开放30多年,应该说我们国家交通运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想这也是大家都承认的.但是事物的另外一面,祖国的建设对于交通需求与时俱进的增长,比交通运输系统快速发展还要快,以至于现在交通业大概也深深地感受到,越来越跟不上趟,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题目是“迈向交通新高度”,要求我们要用更有效的手段和办法破解交通当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今天所面对的交通运输系统,从定位上,按照钱学森系统科学的思想,我认为要比航天还要复杂.钱学森系统工程理论最早是从工程系统,然后逐步发展到社会系统工程,这是两个既有联系但是又有本质区别的理论.为什么讲是社会系统?就是因为这个系统里有了人,今天这个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而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我们今天讨论交通运输系统存在问题,也要从社会系统工程角度,研究解决交通运输系统存在问题的途径.谢谢! 顾吉环:各位专家学者都在研究钱老的思想,组织上对钱老相关研究工作的事非常重视,在钱老去世以后,保留工作班子依然在做,尽我们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天非常高兴各位专家学者在交通领域用钱老的思想解决交通问题.今年借钱老归国60周年的机会,办公室准备出本书叫《科学道德——钱学森的言语集》,大概今年8月底、9月份出来.我们也是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要把钱老的思想、精神传承下去,能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谢谢! 王庆云:作为“7+1论坛”发起者,也是支持者、参与者,能够在第39次“7+1交通”论坛以纪念钱学森同志归国60周年作大题目,我们感到很荣幸.同时也觉得所背负的担子很重.交通方面受钱老思想的影响,在国伍教授倡导和带领下,交通系统工程,从理念、学科建设到应用,以及研究问题基本思路和方法等等一系列都成体系,形成了一些学术建树,在中国交通界和系统工程界得到了认可.全国系统工程学会很庞大,像交通系统工程在学术方面,以及在应用方面有这么多成果的,我觉得还是屈指可数. 交通系统如果不用系统工程和系统体系方法形成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办法,最后肯定综合不起来.如果说单一的系统不优化,最终大系统肯定不可能很好地优化.交通问题不亚于航天问题,我研究交通到现在快40年了,越来越复杂.尽管智能交通、科技大数据,以及无人驾驶,交通所有领域应用新科学技术相当广泛,但问题仍然越来越突出.如何用好钱老的思想体系解决现实的问题,我觉得任务更重了.比如高铁是集交通和科技优势于一体,集比较优势于大成的一个总体,为什么能够走到前面呢?正好是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集合各方面的成果于高铁一身.但如何更好地发展,还涉及到收入水平及受益群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民航之间的竞争,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优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还得用系统的思想解决.谢谢! 周小棋:从交通发展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管是从基础设施规模、装配水平还是服务质量,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差距还是比较大.今天的主题迈向交通新高度,下一步怎么样做,值得我们很好研究. 最近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要求,要打破既有的管理模式和惯性思维,及时响应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业态模式和战略需求,要处理交通运输由跟跑型向引领型转变,通过加快补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三大战略,交通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优化布局,引导经济结构调整,要通过加大投资的力度,服务稳增长、稳投资的要求,多元化融资的需求.互联网+,也涉及到交通的问题,怎样构建交通互联网+.包括新一代交通网络工程在“十三五”也是需要下功夫研究的.在“十三五”甚至更长时间,将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在交通领域,使交通在新的环境下加快发展.谢谢! 王崑声:作为这次会议承办单位之一,首先感谢张国伍教授和“交通7+1论坛”,使我们有机会承办这样一个主题的会议.钱老在生前特别关注交通的问题,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我们现在讲新高度,不仅仅是经济工程,不仅仅是国防工程,也不仅仅是民生的工程.我想今后要走向新的高度,更是人民的工程和生态的工程,在这种情况下,海陆空,包括水路、公路和轨道交通等交通形式,把它作为系统的问题进行考虑,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复杂的.下一步航天系统愿为这方面的工作做出一些贡献. 第二,航天系统院全名叫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在纪念钱老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更名成立的.我们主要使命就是要做系统工程实践专业的支撑者和服务者.钱学森系统科学,关键是在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把它做好,为系统工程的实践贡献我们的力量,我想我们的系统科学与工程在发展和壮大,包括人才的会聚,真正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今年是钱老归国60周年,这次能和交通“7+1论坛”联合举办,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活动.除此之外,为了纪念钱老归国60周年,特别是在钱永刚同志的指导下还有若干次的活动,这些活动也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专家给予支持,我们共同把今年钱老归国60周年各项活动搞好.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与数学》 网址: http://www.xtkxysxzz.cn/qikandaodu/2020/1228/363.html



上一篇: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介
下一篇:中国综合交通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第八届中国

系统科学与数学投稿 | 系统科学与数学编辑部| 系统科学与数学版面费 | 系统科学与数学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与数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与数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